“苏超”爆火,陕西无法复制!

发布时间:2025-06-13 22:19  浏览量:53

这个夏天,一项江苏各城市之间的足球赛事突然爆火。

这项名称为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(简称“苏超”)的赛事,自5月10日正式开赛以来,热度持续攀升,关于“苏超”的各种梗在互联网上也持续刷屏。

拥有超白金球市的陕西球迷在呼吁“陕超”的背后,实际上“陕超”已经举办多年。

实际上,“苏超”的爆火背后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原因,也许其它省份可以复制学习“苏超”的形式,但“苏超”的内核则是无法复制的。

01

“苏超”到底有多火?

“苏超”分为常规赛、淘汰赛两个阶段。

常规赛中,代表13座城市的13支队伍将进行主客场单循环较量,共计13轮比赛。

淘汰赛阶段,排名前八的球队将采用单回合淘汰赛制产生四强,直至最终决赛。

截止目前,“苏超”常规赛进行了3轮,南通队以3战全胜积9分位居第一!盐城队、南京队则分别以7分、6分位居第二、第三。

暂时垫底的是常州队,1球未进、1分未得、1场未胜积0分,倒数第二的无锡队目前也仅凭一场平局拿到1分。

一开始,这场联赛的传播只限于江苏当地,但踢着踢着,在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、“没有假球,只有恩怨”从“楚汉之争”到“太湖德比”……将江苏“散装省”的形象,再次通过“苏超”推向了全国,真球迷与吃瓜群众共同将“苏超”的热度进一步推向热搜。

“苏超”到底有多火?通过几组数据、信息就可以看出。

1.“苏超”第三轮,场均观众为15025人。而最近的中乙第12轮场均观众为1253人,中甲第11轮场均观众为12729人,也就是说“苏超”的场均观众数量已经超过了“中甲”,甚至超过了“中超”一些场次的观众人数。部分热门赛事,一票难求。

2.“苏超”的官方总冠名、战略合作伙伴、赞助商阵容中囊括了江苏银行、今世缘、康师傅控股等上市公司或者旗下品牌,各城市球队吸引了维维股份、大亚圣象等上市公司冠名。

3.央视频App、江苏卫视等拿下“苏超”转播权,江苏各地市的电视台也加入到了直播行列之中,直播渠道也已经从原来的四五家增长到了十多家。

4.“苏超”带火了概念股,总部位于江苏张家港,专注于体育装备研发制造以及体育资源整合服务的A股上市公司金陵体育,股价从5月28日之前长期徘徊在15元/股以下上涨到了目前的35元/股左右,半个月时间股价翻倍!

“苏超”目前刚刚开始,只进行了1个月,接下来随着时间的推进,其热度还将继续升温。

02

“苏超”爆火的背后

“苏超”的爆火,看似是偶然,实则隐藏在“散装江苏”里。

2024年,全国共计有27座GDP超过1万亿的城市,其中江苏拥有宁苏锡常通5座“万亿之城”,是“万亿之城”数量最多的省份。

同时,江苏的13座城市均跻身全国GDP百强,也是全国唯一。

也就是说,江苏每一座城市经济发展都很强,发展比较均衡,由此就形成了13座城市经济实力接近,谁也不服输、谁也不服谁,每一场比赛都代表的是城市形象、城市荣誉之战,与足球运动和体育精神不谋而合,这种对抗情绪成为比赛的流量保障。

能够拥有这个经济基础的,全国只有江苏。

另外,“苏超”的爆火还离不开各城市的足球体育基础。

抛开曾经多的“中超”冠军、已经解散的江苏苏宁不谈,2025赛季的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,江苏有3支中甲球队(南京城市、南通支云、苏州东吴)、2支中乙球队(无锡吴钩、南通海门珂缔缘)。

其中,南通支云2023、2024赛季是中超球队,无锡吴钩2023、2024赛季是中甲球队。

在2018年之后的这几年时间里,镇江(镇江文旅华萨2017、2018赛季征战中乙,2018年底迁往昆山)、泰州(2019赛季中乙、2020赛季中甲球队泰州远大)、盐城(2016-2020赛季中乙球队江苏盐城鼎立)也曾经拥有自己的职业足球俱乐部。

也就是说,2017年之后的这7年时间里,江苏“十三太保”中的7座城市拥有过职业球队。

这种足球基础,使得江苏拥有了庞大的球迷基础,以及大家愿意为足球消费的群体和观念,从而提升了“苏超”的关注度。

这一点,也是其它省份无法复制的。

还有一点就是江苏民营经济的活跃,成为足球体育运动背后的推手。不管是青训,还是职业俱乐部的运营,以及“苏超”及13支球队的赞助合作,都需要资金的投入,这背后则是江苏民营资本的参与。

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,江苏有89家企业上榜,占比17.8%,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浙江,远远超过广东、山东等省份。

江苏的职业足球俱乐部,不少都来自于当地的民企。

海门珂缔缘是由开拖鞋厂的李太镇创办的,在发展过程中,朗姿集团、中南集团等企业先后参与投资,直至现在李太镇依然是海门珂缔缘的股东之一;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,其大股东是一家南通的民企润天燃料,持股71%;苏州东吴足球俱乐部的投资人是民企协鑫集团;南京城市、无锡吴钩,也是民企背景……

这些民企扛起江苏足球发展大旗、投身青训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同时,其所培养的足球人才也成为“苏超”城市队的重要力量。

目前在“苏超”中积分位居榜首的南通队,39名球员中有34人就来自海门珂缔缘的青训队,另外3名是退役职业运动员,还有1名来自海安新梦想队。

南京队,也有多名球员曾经效力于江苏苏宁、江苏舜天、江西庐山、南京城市等职业足球俱乐部。

再加上前文提到的“苏超”相关合作方、13支球队的冠名商及赞助商,民营企业纷纷参与到本地体育发展之中。

江苏足球体育发展中的民营资本力量,这也是其它省份无法复制的。

所以所,看似“散装江苏”的“苏超”背后,则是太多的无法复制、无法模仿。

03

“陕超”已经举办多年

看到“苏超”火爆之后,很多人开始呼吁“陕超”,毕竟陕西有着超白金球市。

实际上,大家不知道的是,“陕超”已经举办多年。

早在2011年的时候,陕西省业余足球联赛就已经开始举办。

2015年,陕西省体育局、陕西省足球协会正式创办陕西省足球协会三级(超级/甲级/乙级)足球联赛,简称“陕超”、“陕甲”、“陕乙”。

其中,“陕超”中的优胜球队将代表陕西参加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冠军联赛(简称“中冠”)。

如今的陕西联合,其前身彬州辉龙就曾经夺得2020赛季“陕超”亚军、2022-2023赛季“陕超”殿军。

2024赛季“陕超”冠军陕西陕安、亚军西北青年人,均参加了2025赛季“中冠”。

但举办了十年的“陕超”则始终没有爆火,爆火的则是今年刚刚开始举办的“苏超”(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)。

这背后的原因,实际上正与前文提到的“苏超”爆火背后的原因有关。

经济发展方面,陕西十地市之间的差距太大,“万亿之城”西安占到陕西GDP的1/3,“7500亿+”的榆林在接下来很多年里毫无对手,第三名咸阳才刚刚超过3000亿元。

足球体育发展方面,虽然陕西有着超白金球市,但陕西的职业足球发展则是一路坎坷,2012年初陕西人和浐灞迁往贵州、2023年初陕西长安竞技的解散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
陕西目前只有1支职业球队陕西联合,而这支球队的诞生靠的是陕西球迷,后来有了外来资本秦英体育的加入。

2024年的时候,陕西还有另一支职业球队崇德荣海,但经历2024年的流浪之后,2025年已经迁往山西。

陕西缺少的是足球体育发展基础,这背后有太多的原因。

至于民营资本涉足足球,就更谈不上了。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,陕西仅有3家企业上榜,不及江苏的零头。涉足青训、职业足球俱乐部,需要庞大并且持续的资金投入,这是陕西的民企很难具备的,即使是赞助职业球队,更多的时候也只能是有心无力。

至于陕西的国企,涉足足球体育就更难了。

2021年的时候,陕西水务集团曾经宣布参与陕西长安竞技足球俱乐部股改,成为这支职业球队的控股股东,“长安竞技”有望成为陕西职业足球历史上第一家“国有控股”俱乐部,但最终股改没能落地,“长安竞技”解散。

所以说,“苏超”的爆火,陕西是无法复制的,也不可能复制。